新京报讯(记者刘臻)随着秋风渐起,红色经典剧目《金绣娘》即将于11月28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隆重上演。
这场演出由上海新东苑沪剧团精心打造,将沪剧的艺术魅力带到北京舞台,为全国观众呈现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11月23日,《金绣娘》在京举行了盛大的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沪剧《金绣娘》的主创团队亮相,包括领衔主演上海新东苑沪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沈慧琴,艺术总监、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陈瑜,国家一级导演沈刚,本剧主演国家一级演员、沪剧名家钱思剑,以及特邀嘉宾著名戏剧导演陈薪伊等。
《金绣娘》以1949年春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为背景,是一部展现革命先辈们英雄气概和崇高理想的红色经典沪剧。
故事讲述了参谋梁超为了获取敌军江防情报,秘密潜入江南地区与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的英勇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机智勇敢的女子金绣娘,两人在共同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最终,在金绣娘的帮助下,梁超成功逃脱敌人追捕,将重要情报安全送达。
早在1977年,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原上海沪剧院)创排的第一版《金绣娘》就曾怀揣来北京演出的梦想。
当时,沈慧琴团长的恩师诸惠琴老师饰演金绣娘一角,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此次新东苑沪剧团与上海沪剧院联手复排《金绣娘》进京演出,不仅弥补了当年未能赴京上演的遗憾,也延续了恩师诸惠琴生前未达成的艺术心愿。
在即将来京演出的沪剧经典《金绣娘》中,沈慧琴团长以其饱含深情的唱段将观众带入到渡江战役的紧张氛围中。
沈慧琴从小练就的沪剧唱腔功底,感情真切、唱腔动人,在细腻的表演中,把金绣娘一心抗战、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次她在《金绣娘》中的扮相和唱腔,充分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特别是第四场中心唱段饮水思源不忘本,那三岁拿起讨饭篮、浑身是狗咬伤口皮鞭痕、七岁拿起绣花针……的描述,凸显了角色的坚韧不拔与顽强意志。
这不仅彰显了她的戏曲功底,还呈现出其恩师诸惠琴的风范。
沈慧琴团长从2014年开始筹备上海新东苑沪剧团,始终以传承和发展沪剧艺术为己任。
她不仅注重传统剧目的传承,还积极探索新题材、新形式,力求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剧团积极拓展沪剧的传播渠道,致力于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推向全国。
尽管是民办剧团,但沈慧琴谈得更多的却是“传承”。
心存感恩的她感谢上海沪剧团的支持与帮助。
在民营院团演出遇到困难时,上海沪剧团总是二话不说地伸出援手。
除了传承经典元素外,上海新东苑沪剧团还在大胆创新。
此次进京演出的版本在传承沪剧经典的基础上,将传统戏曲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
这种创新让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京剧一级导演沈刚所执导的这版《金绣娘》。
他将纯民乐伴奏改成了西洋乐和民乐结合的形式这不仅帮助演员在人物情感体验中深化了立意、升华了主题也使矛盾冲突和场面气氛更具冲击力舞美灯光借助了大屏切换场景使得软硬景迁场干净利落现代审美的意境表达较为充分声光电得以有机结合。
《金绣娘》在北京的演出不仅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事也是对沪剧艺术的一次重要推广更是新东苑沪剧团建团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
此次演出不仅让首都观众近距离感受沪剧的魅力也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沪剧这一独特的戏剧形式促进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黄嘉龄校对赵琳。
相信通过这次演出,《金绣娘》这部红色经典剧目将在北京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沪剧的魅力和韵味。
我们期待着新东苑沪剧团在未来的演出中继续发扬光大,为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贡献更多的力量。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hlzxwz/27475715db16a9b37d53.html
上一篇:展演活动展现优秀群众文艺团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