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份,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对文源阁遗址局部展开了一场深入的考古发掘工作。
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现逐渐浮出水面。
通过本次考古发掘,我们初步揭开了文源阁这座昔日皇家藏书楼的神秘面纱,见证了其作为一处理想的皇家园林与藏书文化的完美结合。
文源阁遗址位于圆明园西北部,原为四达亭,乾隆四十年(1775年)改建为文源阁。
本次考古发掘明确了宫门、藏书阁、碑亭、月台、趣亭、围墙等建筑的具体位置,初步解开了地基谜题。
通过打开文源阁记碑亭基址处的剖面,我们得以窥见这些建筑是如何建造而成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文源阁作为皇家建筑在建造上的精益求精。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发掘中,专家首次发现了完备的供排水设施。
对于藏书楼而言,防火灭火设施的设计尤为重要。
因此,文源阁的院落内专门开辟了一个大型水池,既可供观赏,又便于取水。
本次发掘不仅证实了研究人员初步判断的水是活水,还发现了详细的供排水设施。
这证明了文源阁在设计时对防火措施的周到考虑。
而为了让这些建筑牢固安全,专家在藏书楼前水池中心点的巨型北太湖石玲峰石的底座发现了大型条石。
这些大型条石是通过铁质的银锭锁和扒锔钉牢牢固定成的平面基底,承载着高达数米的玲峰石重量。
这些发现都充分展示了古代皇家建筑的精湛技艺和高度智慧。
除了地下的建筑基址,原始地面上的道路也在此次考古发掘中重现。
院落内的这些道路充满了自然趣味。
在本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多处人字形岔路,这种结构方便不同方向通行,体现了古代道路设计的人性化和艺术性。
此次发掘还出土了多种文物,包括粉彩瓷片、青花瓷片、琉璃建筑构件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琉璃构件的出土。
这些琉璃构件以及带有戳记的砖等遗存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
还出土了带有嘉庆官窑戳记的黄色琉璃瓦,证明了在乾隆之后历朝对文源阁的不断修缮和重视。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中华表示,本次发掘的文源阁院落内的水漏和排水系统显示出了整个院落的周密规划。
除了供水系统之外,南墙底下的水漏以及院内外的高差设计都使得整个院落的水能够自然流通,形成活水。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古代园林建筑的智慧和对环境的尊重。
总体来说,本次圆明园文源阁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但相关的研究等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通过本次发掘,我们初步揭开了文源阁这座昔日皇家藏书楼的神秘面纱,对于了解古代皇家园林建筑和藏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预计明年将发布相关考古成果,届时我们期待更多关于文源阁的奥秘被揭示出来。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zxzxwz/3fb66ed6998485529cd5.html
上一篇:涉政话题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