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桐城闹市区的一条百米长、两米宽的巷弄里,青砖黛瓦、古木参天,这里便是著名的六尺巷。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考察了这条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巷子,了解了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这条小巷里流传着怎样的礼让故事?悠远的历史文化中蕴藏着怎样的中国智慧?让我们一同探寻。
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了宅基地纠纷。
张英收到家人的求助信后,并未直接干预,而是回了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到书信后豁然开朗,主动退让三尺。
吴家人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于是两家之间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因此得名。
这个故事传颂数百年,成为中华礼让文化的典范。
六尺巷不仅是一条巷子,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在桐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六尺巷的影子。
马路上写着“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的标牌,街头墙壁上贴着有关六尺巷的漫画,孩子们的书本中记录着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中蕴含的谦和礼让、和为贵理念代代相传,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灵。
桐城市人民法院将六尺巷精神应用于司法调解之中,形成“六尺巷调解法”,其中最深入人心的是“让”与“和”两个字。
“让”是方式,“和”是目标。
近年来,桐城市将六尺巷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各领域,充分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创新形成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
这一方法不仅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还推动了基层治理的转化升级。
2023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安徽桐城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生动实践。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之一。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要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从乡村治理的实践经验到全国社会治理的指导思想,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开枝散叶,焕发新的光彩。
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六尺巷中的礼让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传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智慧的体现。
通过安徽桐城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希望更多地方能够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shbkwz/4d92df9372742648d9af.html
上一篇:习言道安徽考察,习近平为何要看这条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