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跑步这一简单而又充满力量的运动中来。
为何跑步会如此吸引人?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看似平凡却又充满力量的坚持之中。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的跑步故事,便是一个生动有力的例证。
施一公与跑步的缘分,始于中学时代的一场运动会。
当时,他在1500米比赛中成绩并不理想,然而强烈的自尊心让他不甘于此。
从此,他便开始了自己的跑步之旅。
从最初的400米,到后来的800米、1200米,他不断进步,并在一年后的运动会上,成功在800米和3000米跑中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
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施一公更是创造了万米竞走的校记录。
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留学期间的施一公因种种原因暂时放下了跑步。
但命运的齿轮在2008年再次转动,那一年,41岁的施一公回到清华大学,重新拾起了跑步这个习惯。
这一坚持,便是16年。
这16年的坚持,对施一公来说,跑步早已不仅仅是一项运动。
它提高了他的心肺功能,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强了免疫力和自愈力,甚至在修复情绪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热爱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坚持上,更在于他积极推广跑步运动。
他在课堂上将科学理论与跑步相结合,让更多的青少年感受到跑步的魅力。
去年上海马拉松赛上,56岁的施一公跑出了3小时42分53秒的出色成绩。
早在2020年广州马拉松赛时,他作为形象大使,首马便跑出了3小时34分56秒的好成绩。
他那健硕的身材和饱满的精神面貌,无不显示着他平时在跑步上所付出的努力。
尽管施一公身为大学校长,日常有繁重的学术研究工作,但他依然每周雷打不动地跑完20-30公里。
他曾说:“只要能跑,往后余生,跑步将是我的终生爱好。
”每一次脚踏实地的瞬间,他都感受到了自由苍茫的力量。
这种独特的感受,或许只有真正去尝试、去坚持的人才能体会。
正如施一公所感受到的,跑步带来的是全方位的美好。
它不仅仅是对生命的独特感知,更是在孤独中找寻自我的力量。
施一公老师曾送给学生们一个顺口溜:“爱体育,爱科学;爱锻炼,爱学习。
教室,一去如故;操场,常来常新。
”这不仅是对学生们的鼓励,更是对广大跑友们的激励。
那么,对于我们这些跑友们来说,跑步对我们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呢?是塑造更健康的身体?是磨练意志?还是在奔跑中找到自我?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但无论如何,重要的是我们能像施一公教授那样,坚持跑下去。
生命不息,跑步不止。
在这漫长的跑道上,每一次的坚持都是对自己的挑战和超越。
正如施一公教授所言:“只要能跑,往后余生,跑步将是我的终生爱好。
”让我们与之共勉,一起跑向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shbkwz/6515ce5ad16c2c7a56b2.html
上一篇:不畏挑战,勇夺五公里赛道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