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俞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前夕,记者跟随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新疆,对抗震安居工程进行了深入了解。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新疆干部群众历时20年,凝心聚力完成了一项关乎老百姓住房安全的重大工程。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震活动频繁。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让百姓安居乐业,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自2004年起在全疆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
这一工程重点解决农村居民住房抗震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使一代人的建房和防震减灾观念发生了转变。
2003年,新疆伽师—巴楚发生的6.8级地震,造成的伤亡教训促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定由被动的地震灾后救助转变为震前主动预防。
自2004年起,新疆全面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着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这不仅解决了农村居民的住房问题,更是对防震减灾工作的一次全面推动。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一直在积极开展减隔震装置的研发和设计工作。
通过在建筑物底部安装隔震支座,如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摩擦隔震支座等,隔离地震带来的震动。
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抗震安居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0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把抗震安居问题作为民生大事来抓,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抗震结构房屋。
各级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宣传,通过政府补助等方式鼓励和帮助农牧民建设抗震安居房。
截至2020年,新疆累计建成农村安居房266.98万户,帮助1100余万名各族群众告别了土坯房、泥草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全新房。
这些安居房实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建筑抗震设防目标,保障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发生的6.6级地震中,一些安居房在地震中安然无恙,而毗邻的自建房却倒塌为砖块废墟。
这一经历让许多原本还抱有侥幸心理的居民彻底转变了观念,意识到安居房的重要性。
他们感激党和政府帮助他们建了结实的安居房,保障了他们的生命安全。
随着国家补助力度的加大和兄弟省市的援助,新疆在原有抗震安居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富民安居的新标准新要求。
如今,各族群众不仅住进结实的安全房,还享有水、电、气、暖、热、厨、厕、浴等现代化设施的便利,确保了住有安居、住有宜居。
作为抗震安居工程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张勇感慨地说:“实施抗震安居工程,使一代人的建房和防震减灾观念发生了转变。
这个转变的意义远大于盖几间房子本身。
”
新疆的抗震安居工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它不仅解决了农村居民的住房问题,还提高了整个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
这一工程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jsjcwz/81023446c01dd453632d.html
上一篇:外商冰淇淋品牌聚焦中国甜蜜商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