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他乡,阿尔巴尼亚留学生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文章编号:30001 更新时间:2024-11-24 分类:互联资讯 阅读次数:

资讯内容

通讯:三位阿尔巴尼亚留学生的中国情

新华社地拉那X月X日电

今年是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建交75周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两国之间的友谊不断深化,故事层出不穷。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了三位特殊的阿尔巴尼亚留学生,他们的故事不仅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也展示了阿中两国人民深厚的友情。

一、伊利亚兹·斯巴修的文学之路

汉学家、翻译家伊利亚兹·斯巴修曾经想学习电子专业,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分配学习中文。
这个意外的转折引领他走上了文学翻译的道路。
他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大学就读期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同伴的鼓励和帮助下,斯巴修翻译了莫言的小说《蛙》,并在阿尔巴尼亚出版。 异国他乡,阿尔巴尼亚留学生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该书在阿尔巴尼亚广受好评,还参加了地拉那图书展,被阿文化部评为最佳图书。
此后,斯巴修致力于阿中文化交流,牵头成立了阿中文化交流协会。
他还参与了《中阿经典图书互译出版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署,并翻译了莫言、余华等多位中国作家的小说,以及《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等专著。

斯巴修表示:“我深切感受到,小说和专著可以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纽带。
”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的优秀作家在对方国家都拥有众多粉丝,这成为促进两国人民了解和友谊的基础。

二、马尔塞拉·穆萨贝卢的经济之旅

马尔塞拉·穆萨贝卢是一名经济学者,曾任职跨国公司的采购经理
多次参加广交会的她,每次来华都惊叹于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经验,她于2015年前往厦门大学进修博士课程
学成后,她加入了阿尔巴尼亚全球研究院,致力于向阿国内介绍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与经验等。
她的许多文章让当地人了解到中国在经济、民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取得的巨大发展成果。
穆萨贝卢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包容性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她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世界带来更多机会。

三、亨利·巴努什的跨域梦想

对于许多阿尔巴尼亚年轻人来说,中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国度。
亨利·巴努什就是其中之一。
这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高中时期,他参加了当地孔子学院的中文课程和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中文水平。
去年,他如愿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攻读旅游管理专业,成为阿尔巴尼亚新一批赴中国留学生中的一员。
巴努什表示:“无论是留在中国还是回到阿尔巴尼亚发展,我都希望能为增进阿中两国的交流与合作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他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为增进阿中友谊贡献力量。

这三位阿尔巴尼亚留学生的故事展示了阿中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和不断深化的合作。
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发展的见证,也是两国友谊的见证。
随着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相信这样的故事将会越来越多。

(本文原载于新华社,记者崇大海)

标签: 阿尔巴尼亚中国翻译地拉那东欧巴尔干地区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hlzxwz/85822d2653efbb32cf5e.html

上一篇:探寻爬树比赛的魅力,竞技之巅在椰树之巅展开...
下一篇:赛龙舟的激情与传承文化的历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