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揭示,浙江某县城正进入到大河姆渡时代。

文章编号:21591 更新时间:2024-11-14 分类:互联资讯 阅读次数:

资讯内容

读懂阳明故里背后的文化宝藏:从井头山遗址到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探索之旅 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揭示,浙江某县城正进入到大河

近日,余姚市委宣传部与澎湃新闻共同组织了一次主流新媒体探访活动,旨在深入解读阳明故里的历史与文化。
红星新闻记者受邀走访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井头山遗址等文化地标,揭示出这片土地下所埋藏的丰富历史与文明。

一、井头山遗址:我国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

新近发掘的井头山遗址,是目前我国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
这个遗址距今约8300年至7800年,比著名的河姆渡文化还要早800年。
井头山遗址的发掘,生动展现了中国先民适应海洋、开发海洋的最初足迹。

在考古现场,出土物品被分门别类存放。
数量众多的海生贝壳,如蚝壳、螺壳等被摆放在各式框篮中。
除了贝壳外,还有黄鱼耳石、独木舟等珍贵文物。
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室主任孙国平介绍,这些器具的保存状况非常好。
井头山遗址文化层深埋于饱水的海相沉积泥土下,没有接触空气,也没有被酸性土壤腐蚀

在井头山遗址,还发现了随葬品——一个小碗。
孙国平介绍,这个小碗原用于饮食喝水,作为随葬品有祝愿逝者的含义,或许能揭露当时的信仰。
一具孩童的遗骸也被保留下来,尸骨旁摆放着随葬的小碗。
这些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信仰。

二、河姆渡遗址:大河姆渡时代的见证

河姆渡遗址是井头山遗址的“后辈”,但同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7000年至5300年前的农业、畜牧、建筑、编织、艺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

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揭示,浙江某县城正进入到大河

井头山遗址的发现,标志着河姆渡文化版图的持续扩大,以及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保护研究工作已逐步走向整体化、系统化的大河姆渡时代。
目前,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全面推进建设,包括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在内的启动区将于明年底竣工。

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坐落于四明山与翠屏山之间的姚江谷地,以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和鲻山遗址等文保单位核心
公园分为四大片区,集中展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六七千年前的稻作农耕社会、新石器时代中期东南沿海依山傍水型聚落等。

三、井头山与河姆渡:海洋文化与稻作文化的交融

井头山遗址与河姆渡遗址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海洋文化与稻作文化的交融地。
在井头山遗址,除了大量的海生贝壳外,还发现了船桨、独木舟等与海洋文化相关的器具。
这些发现表明,当时的人类已经开始利用海洋资源,以海为生。

而河姆渡遗址则展现了人类稻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揭示,浙江某县城正进入到大河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所展示的实物资料,为我们揭示了当时农业、畜牧、建筑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同时,河姆渡文化也是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的交汇点,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

四、结语:传承历史,弘扬文化

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揭示,浙江某县城正进入到大河

井头山遗址与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阳明故里的丰富历史与文化内涵。
这些遗址不仅是我们了解过去的一面镜子,更是我们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
希望通过这次探访活动,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共同为保护和研究它们贡献力量。

标签: 贝丘田螺山大河姆渡考古遗址河姆渡遗址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博物馆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hlzxwz/8c490be71278df35dd7c.html

上一篇:热爱艺术的你,是时候行动了...
下一篇:跨越时空的英雄争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