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现今呈现出一幅天蓝水清、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
红嘴鸥、赤麻鸭等水鸟翱翔于水天之间,游弋于芦苇丛中,构成了一幅大自然和谐的图景。
这一景象的背后,是一系列系统性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成果。
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曾经因接纳过多农田退水、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面临水质下降的严峻问题。
过去,单纯“治湖泊”的策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效果并不显著。
马海明,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原站长,见证了乌梁素海的变化。
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用于治水实践的指导,让乌梁素海彻底变了模样。
巴彦淖尔市推进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由单纯治湖泊向系统治流域转变,聚焦点源、面源、内源,多措并举为乌梁素海开良方。
这一转变也获得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支持,强调“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
巴彦淖尔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巍峰指着内蒙古河套灌区的现状图表示,灌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90%以上的农田退水都会排入乌梁素海。
因此,问题不仅仅在于湖泊本身,更在于流域的整治。
随着污水处理厂、管网等不断完善,乌梁素海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上游所有工业污水全部实现回用,生活污水回用率超四成,其余的也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副主任高占飞介绍道。
除了污染治理,农业灌溉方式的改变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乌梁素海以南的赛忽洞嘎查,村民刘秀珍通过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实现了化肥和农药的精准施用,既节约了成本,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目前,乌拉特前旗已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174万亩,节水30%以上,节肥、节药各约20%。
同时,乌拉特前旗也充分利用乌梁素海的芦苇资源,新建了芦芯板厂,产能达20万吨。
这不仅有效利用了芦苇资源,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这一系列措施带来了显著的成效。
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入湖污染物总量下降了15.23%,湖区整体水质由劣Ⅴ类提高到Ⅴ类,湖心断面水质更是达到Ⅳ类。
迁徙繁殖鸟类增加至260多种,鱼类也达29种。
马海明镜头下的乌梁素海,定格了美丽的风景。
每年都有数百万只水鸟在此繁殖、栖息,这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生动写照。
如今,乌拉特前旗以及巴彦淖尔市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生态保护与修复之路仍任重道远。
未来,还需继续坚持系统治理的理念,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共同守护好这片美丽的土地和湖泊。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hlzxwz/aaa7a002bd10c646717d.html
上一篇:一雄浑壮观的电站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