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OP29的舞台上,来自中国的17岁少年叶礼思齐和唐保玺分享了他们关于校园碳点计划的设想。
他们认为可以把碳市场制度应用到学校中,通过日常行为和创新项目激励学生群体减少碳排放,提升环保意识。
这个计划旨在让中国学生在减碳的同时获得奖励,形成绿色的竞争氛围。
叶礼思齐表示,虽然一名学生能做的事情有限,但中国的学生数量庞大,他们的行动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叶礼思齐热爱大自然和户外活动,他的环保理念源于一次深刻的个人经历。
他回忆说,小时候在北京,严重的空气污染导致他健康问题频发,后来随家人搬到阿根廷的湿地公园附近居住,那里的自然环境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这些经历让他更加关注环境问题,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关注气候变化,提升大家的环保意识。
参加COP29气候大会让叶礼思齐的视野得到了开阔。
他接触到了国际前沿的气候变化知识和技术,这为他完善碳点计划提供了更多灵感。
他观察到气候变化对鸟类的影响非常显著,白头鹎等鸟类因为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的变化和气候变暖而北漂。
这让叶礼思齐意识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COP29期间,来自上海诺德安达国际双语学校的十名学生给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做了一场城市体检。
他们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了解到当地居民对于举办气候大会和国家能源转型政策的看法和认知。
这次城市体检让同龄的刘思悦意识到气候变化是未来他们这一代人面临的严峻挑战。
她表示未来大学专业的选择可能会偏向生物、化学专业,在课程之外会努力推广低碳生活。
作为学校管理者,黄河科技学院执行董事、副校长杨保成也致力于打造零碳校园。
他提出随着双碳政策的出台,绿色发展相关的产业将成为朝阳产业,学校正在探索如何将学科专业转型与绿色产业发展相契合。
他希望通过建设光伏电站、改造校园能源管理系统等项目,让学生参与进来,培养他们的绿色理念。
杨保成表示,零碳校园不仅是实现可计算、可衡量、可检测的零碳排放,更重要的是让可持续理念成为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决策。
参加气候大会的杨保成也在寻找机会,他希望借助大会找到更好的技术提供者和合作方,让学校在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走在前列。
同时,他也希望通过大会了解未来绿色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在学校整体布局上少走弯路。
中国青少年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展现出积极的态度和创新能力。
他们通过参与低碳校园建设、城市体检等活动,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环保意识,也影响了身边的人。
他们的行动让我们看到未来绿色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也让我们相信人类可以用科技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hlzxwz/bc8ca55fe3e8c1cd92ed.html
上一篇:多项措施并举,推动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