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报道——近日,随着新疆乌什7.1级地震的成功应对,新疆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此次地震虽震级较高,但人员伤亡较小,其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记者跟随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新疆,实地探访后总结了四点重要启示。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震活动频繁。
痛定思痛,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心转变工作思路,将防灾理念从被动救助转变为提前预防。
自2004年起,新疆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重点解决农村居民住房的抗震问题。
同时,自治区地震局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预警,为研判震情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多年来,“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理念深入人心。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
新疆坚持将抗震理念贯穿于安居工程始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各级党员干部积极宣传,鼓励和帮助农牧民建设抗震安居房。
抗震设防烈度高的地区和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采用了减隔震技术。
多年来,新疆已建成大量农村安居房,保障了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
随着国家补助力度的加大,新疆在原有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新要求,让群众不仅住得安全,还享有现代化便利。
近年来,新疆地震局坚持异常核实、会商研判的责任感。
在乌什7.1级地震发生前,中国地震局和自治区地震局提前做出了预警部署。
依托完整的地震预报机制和防范应对措施,乌什县成功应对了此次强震的严峻考验。
对此,地震专家解释说,地震预报是在地震发生前对震级、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测;而地震预警则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电磁波传播速度大于地震波的特点,对尚未受灾地区发出警报,为紧急避险争取宝贵时间。
目前,新疆已建成多个地震监测预警站和预警微信小程序,为民众提供了及时的地震信息。
抗击地震灾害,基础在基层,主体是群众。
如何增强基层的组织能力和群众的防灾意识是对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具体检验。
在新疆多地,随处可见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
通过科普馆、模拟平台等渠道,让群众感受不同强度的地震威力。
同时积极开展地震科普活动和地震应急演练,让群众在关键时刻具备自救互救的能力。
这些日积月累的地震知识形成的肌肉记忆在关键时刻成为了人们自救的能力。
新疆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坚持以防为主、提高住房安全、完善地震预报和预警机制、加强应急演练和科普宣传是防震减灾的关键措施。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努力。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jsjcwz/ce3525f9b9da50d31455.html
上一篇:带你领略硬核科技风采科学原理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