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强院士从事望远镜和天文光学领域研究长达65年,是中国现代天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主创的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LAMOST,提升了我国天文光学水平,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全省科技大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被授予江苏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这是对他多年来不懈努力的肯定。
苏定强于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南京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他的研究历程充满了创新。
他首创加中继镜形成共用副镜的望远镜光学系统,这一技术在2.16米望远镜上的应用已经运行了近35年,诞生了大批科研成果,为我国天体物理研究及建造更大的望远镜奠定了基础。
苏定强院士还开辟出主动光学新方向,提出主动变形镜光学系统,这一核心创新思路被应用在后来的两大科学工程LAMOST和FAST中。
作为LAMOST项目的提出者之一,苏定强院士对这台望远镜充满自豪。
LAMOST自2012年开始正式巡天以来,已经获得了2513万条天体的光谱,远超世界上其他巡天项目发布光谱数的总和。
这一成果使中国在银河系的研究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虽然已88岁高龄,但苏定强院士仍在坚持科研,今年还发表了高水平学术本文。
对于获奖,这位老科学家表现得平静而淡泊。
他觉得,最幸福的时刻便是攻克一个个难题、见证一座座大型天文望远镜的落成。
他依然惦记着中国天文学事业的发展,每当看到天文学研究有新方向、国外有新的项目,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
他的思维依然敏锐,常常思考到下半夜,为中国的天文学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苏定强院士强调,对于有前途的青年科研工作者,要给时间,要引导他们做深的东西、难的东西,鼓励他们做出高水平的成果。
他认为,青年科研人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研究,不要引导他们做短期行为,不要盯着本文指标。
这种指标埋没人才了。
他认为,一个人花5年或许可以做出很大的成绩来,但如果要求他们每年出两篇本文,可能就只能出中等水平、低水平的成果。
因此,他呼吁要给予青年科研人员更多的时间和支持,让他们能够专心地投入到科研中去。
苏定强院士的观点正在成为中国科技界的共识。
中国科学院第三届雁栖青年论坛发布的《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倡议书》提出,坚定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不做跟风逐热的研究。
江苏省政府也专门出台了《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提出了体系化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计划,通过资金支持和稳定支持机制来推动更多青年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
苏定强院士是中国科技界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成就和观点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青年科研人员能够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jsjcwz/3b181a9f940081129992.html
上一篇:全面科技创新对抗全球巨头的风云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