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科技教育、人文教育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统筹部署下,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协同成为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向。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肩负着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的重要使命。
本文从政策供给、课程设计、培养模式、师资建设等维度,探讨如何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既要认识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科技教育授人以器,人文教育授人以道,二者相辅相成。
高校应树立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育人的理念,重塑教育目标、培养理念,重构教学模式、学习范式。
高校具有学科、科研、人才综合优势,应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作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的重要内容。
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保障举措等,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教务部门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现代科学飞速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分界越来越不明显。
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往往是在文理交融的多学科环境中培养起来的。
高校应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自身基础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发展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推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与理、工、农、医等学科深度交融。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将科技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是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的关键环节。
同时,构建文理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对科技课程和人文课程进行深度整合与重构。
设立科技教育、人文教育学分,引导学生在文理知识交融中提升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校园文化具有知识渗透的特征和润物无声的功能。
高校应结合所在地的自然禀赋、区域文化和学校历史等情况,科学规划校园基础设施功能布局,在教学楼、实验室等师生集聚地,设计科技与人文教育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的重要途径。
创新跨学科协同模式,组建科技与人文协同育人教学工作室、跨学科师资团队等,探索推行本硕博贯通长周期培养模式。
完善实践育人机制,结合专业教学适当增加科技教育或人文教育的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
教师是立教之本、强教之源。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提升科学和人文素养是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的基础保障。
高校应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及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的重大意义。
同时强化教师科技人文素养建设跨学科师资队伍兼职教师制度教育者应先受教育等举措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评价是方向标和指挥棒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办学评价和教育教学评估工作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情况纳入相关评价活动内容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协同育人成效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进一步健全科技人文素养评价制度引导学生成为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综上所述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树立协同教育理念构建协同育人格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打造优良师资强化管理协同以及科学构建评价体系等多维度举措共同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标签: 教育、 科学、 教学、 思政、 现代、 人文、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shbkwz/a68812147a047ba3fbbb.html
上一篇:广交会最新科技创新解读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