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巨头联手推动光伏技术革新

文章编号:3862 更新时间:2024-09-27 分类:技术教程 阅读次数:

资讯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赵一新团队开发出杂质修复界面工程新策略,成功实现高效率钙钛矿光伏模组

感谢IT之家网友原思凯的线索投递!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一新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Impurity-healing 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submodules”的研究本文。
这一重要成果得益于团队对于钙钛矿模组制备过程中的杂质累积问题进行的深入研究与创新性解决策略。

随着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高效率、低成本和可持续性受到广泛关注。
工业化大规模制备钙钛矿模组时面临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是大面积引发杂质累积效应,这不仅影响了电池的性能稳定性,也是制约其产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赵一新教授团队与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合作,共同设计开发了一种杂质修复的界面工程新策略。

该策略成功应用于30cm×30cm大面积模组中,实现了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2%的优异表现,获得了文献报道的国际领先的22.80%开口面积效率,第三方认证效率也达到了22.46%。
这不仅解决了大面积多元组分钙钛矿薄膜面临的杂质多、导电性差、均一性差等难题,也为进一步提升大面积钙钛矿光伏模组性能提供了重要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王海飞、交大与宁德时代校企联培博士生苏硕剑和陈悦天副教授是的共同第一作者。
他们与团队其他成员共同努力,深入研究钙钛矿材料的特性,以及杂质对其性能的影响。 两大巨头联手推动光伏技术革新
他们发现,传统的钙钛矿模组制备过程中,由于大面积操作带来的杂质累积问题难以避免。
这些杂质不仅影响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还会降低其稳定性和寿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赵一新教授团队和宁德时代合作,通过界面工程的新策略来实现杂质的修复。
这一策略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界面结构,利用特殊材料或处理方法来吸附、转化或消除杂质,从而提高钙钛矿模组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

该研究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青山科技奖等项目的资助。
这些资助为团队的研究提供了资金保障,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

该成果的实现离不开研究团队的坚持和创新。
赵一新教授表示,自2019年以来,团队和宁德时代就开始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一系列合作。
双方共同致力于解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难题。 两大巨头联手推动光伏技术革新
经过数年的努力,团队终于取得了这一重要突破。

这一突破不仅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思路,也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望在未来成为主流的光伏技术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赵一新教授团队和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的合作成果为解决钙钛矿模组制备过程中的杂质累积问题提供了有效策略。
这一成果不仅实现了高效率的钙钛矿光伏模组,也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期待这一技术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附本文链接:[链接地址]

标签: 光伏模组钙钛矿上海交大宁德时代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jsjcwz/ee9ace19613b5868eddc.html

上一篇:20起价33周年推出定制吉他卡普空迎接怪物猎...
下一篇:科技革新手机性能再升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