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魏梦佳、马晓冬)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心脏地带,一座全新的校园如同绿肺般崭露头角。
近日,历时五年辛勤建设的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开启其双一流高校的新时代。
这既是首都高校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的重大进展,也意味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目前唯一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始正式运转。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的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的重大项目之一。
它的总用地面积达到惊人的1652亩,总建筑规模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5万平方米。
这一重大工程的完成,不仅展现了我国在高等教育建设上的决心与实力,更彰显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正在深入实施。
截至目前,通州校区的约50万平方米建筑已全面竣工。
从水电气热的连通到园林绿化的布置,从家具设备的安装到物业团队的进驻,每一项工作都已完成,具备独立运行的办学条件。
行政服务中心楼群等剩余的16.6万平方米建设任务也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
这一切都在预示着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在通州校区启用大会上,对校区的正式启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表示,这不仅标志着学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同时也是学校办学条件根本性改善、整体性跨越的重大成果。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更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在中国人民大学的生动实践。
张东刚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新时代高校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通州校区不仅扩大了人大的办学空间,更是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增添了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这一新校园的设计理念突出了绿色生态、人文关怀、兼容开放等特色,与周边的市政环境及城市运营系统协同联动,旨在成为未来城市风貌与城市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标志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教学场所,更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体,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桥梁。
为了满足国家战略的需要,人大更是将研究机构、学术论坛、学术资源等引入通州校区,力求在这一新平台上形成品牌的学术文化优势。
这无疑为校园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也使得人大在推动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拥有更大的空间与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规划过程中,通州校区汲取了世界一流大学校园规划的成功经验,塑造了现代简约、雅致庄重的建筑风貌。
这一风格既体现了现代科技的精神,又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展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崭新面貌。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的启用,不仅标志着北京城市副中心高等教育的新发展,更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迈向新的里程碑的重要一步。
它预示着我国高等教育将在未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环境中蓬勃发展,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shbkwz/22634ca2f4014ffa3ca5.html
上一篇:西藏阿里地区八位烈士身份确认烈士遗骸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