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上映的动画片《荒野机器人》,改编自彼得·布朗的畅销儿童小说。
影片描述了一个名为罗兹的机器人,在一次船难后被困在无人荒岛,逐渐与岛上的动物们建立联系,与一只孤儿大雁更是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最终成为整座岛屿的守护者。
这部影片不仅是一个关于生存与成长的故事,更是一部探讨科技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作品。
原著小说以温柔平淡的叙事方式,如潺潺小溪般流淌,最适合给孩子讲睡前故事。
而改编成电影的《荒野机器人》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导演克里斯·桑德斯继《驯龙高手》和《星际宝贝》后,选择了这部轻盈甚至缺乏情节的童书进行改编,着实令人意外。
桑德斯对机器人和动物故事有着浓厚兴趣,他看到了通过这部电影探索科技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独特机会。
在采用CG技术的同时,桑德斯致力于恢复手绘动画的艺术感,通过细腻的手绘效果,展现荒野中的自然风貌。
影片的科幻背景为探讨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提供了舞台。
罗兹作为一台机器,本质上是冷冰冰的、无情感的,但她在荒岛上的经历逐渐使她变得更加人性化。
这种变化不仅是外在行为的模仿,更涉及内心层面的转变。
从最初对荒岛环境的陌生与抗拒,逐步学会适应、学习,并融入自然。
影片在此处探讨了一个经典的科幻问题:机器是否能够发展出类似于人类的情感?
哲学家约翰·塞尔的中文房间思想实验质疑人工智能的真正理解能力,而罗兹的成长过程也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中关于自我定义的思想。
个体在与世界的互动中逐渐形成自我,罗兹的本质也在荒岛上逐渐转变,不再是简单的机器,而是一个能够思考、选择和感受的个体。
影片的核心情感线是罗兹与孤儿大雁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台没有子嗣的机器人,罗兹被迫承担了母亲的角色,这在科幻背景下为亲情赋予了新的诠释。
罗兹在与大雁的互动中学习成为母亲,逐渐发展出无私的母爱。
这一情感线让人重新思考母亲的内涵:女性并非生来应该会做母亲,而是在选择成为母亲后,因为责任和爱,学会做母亲。
影片中,罗兹的行为逐渐超越了她被编程的功能,表现出自主性和对他人命运的关怀。
导演桑德斯特别重视影片中超越编程的概念。
罗兹作为一名家长,面对无数原有程序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养育过程中表现出超乎想象的勇气和责任感。
这一主题与在养育过程中感到不知所措的父母产生共鸣,那些跌跌撞撞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经历,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不断改变、适应、超越自己原有“程序”的过程。
虽然《荒野机器人》的故事看似简单甚至低龄化,但其承载的主题却值得回味。
影片所探讨的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自我定义、亲情以及责任感等主题都让人深思。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即使世界并非如童话般运作,我们依然希望孩子们相信真善美,相信那些幼稚美好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也许正是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世界的期望和向往。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jsjcwz/2b912d9c1952d649ef08.html
上一篇:引领票房风潮究竟谁能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