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盐碱地改造背后的科技力量

文章编号:8437 更新时间:2024-09-30 分类:技术教程 阅读次数:

资讯内容

探寻盐碱地变粮仓的密码 盐碱地

新华社银川9月30日电 题:塞上江南,丰景如画。
近日,记者在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盐碱化耕地综合治理示范区,目睹了大片茂密的高粱迎来丰收的一幕。
如何治理中重度盐碱地?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记者来到宁夏,探寻盐碱地治理和综合利用的密码。

一、种业创新推动以种适地

石嘴山市是盐碱地分布较广的区域,大武口区地处宁夏引黄灌区下游,中重度盐碱化耕地是当地盐碱地治理中的难啃的硬骨头。
在这片看似无生机之地,却蕴藏着一场科技的革命。

两年前的这片土地,还是一片撂荒地,盐度和碱度双高,几乎没有植物生长。
而如今,大片茂密的高粱实现了丰收,这背后的秘密在于科技的力量。
中国中化先正达集团的研究团队发现并完成验证了耐碱相关基因AT1,并据此培育出了AT1高粱品种。
这种高粱品种就像治理中重度盐碱地的“第一把钥匙”,它能在高盐高碱的土地上出苗、生长,为后续土壤治理打开了通道。

二、多措并举助力以地适种

仅仅依靠种子的改良还不足以完全解决盐碱地的问题。 揭秘盐碱地改造背后的科技力量
在AT1示范田,除了使用耐盐碱作物品种外,还采用了暗管排盐、配套盐碱地种植技术等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中化农业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的项目经理胡元峰表示,他们通过综合运用耐盐碱作物品种筛选、盐碱地作物营养技术方案、盐碱地种植方案等,使原本的中重度盐碱地盐度下降20%,碱度下降60%,预计三年后有望重获新生。

大武口区委书记汤瑞说,通过引入社会化专业化力量,盘活了盐碱地,提升了耕地质量,高效利用了水资源,籽粒玉米和青贮玉米较项目实施前亩均增产15%。
下一步,他们将在土地盐碱较重的区域扩大推广这一成功的模式。

三、全产业链促进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治理需要大量资源投入,能否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关键。
在大武口区,AT1高粱的丰收找到了出路。
中化农业MAP团队与当地的酒业企业进行产销对接,根据下游企业对原粮的品质要求,进行针对性种植管理。
这种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确保了高粱的品质和价值。

除了高粱,玉米也是宁夏盐碱地治理的重要作物之一。
在距离大武口不远的德润农场,中化农业MAP团队通过提供取土检测、种植方案设计等服务,帮助农场提高玉米出苗率,增加产量。
德润农场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应用综合治理方案在盐碱化程度不同的区域进行产业化发展。

中国中化在大武口试验和总结出适用于当地的全程解决方案后,计划将这一模式扩大到更多盐碱地区域。
这不仅盘活了盐碱地土地资源,而且探索出了一种可持续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的推广将有助于将西北地区更多的盐碱地变为粮仓。

结语:

在科技的力量下,我们看到了将盐碱地变为粮仓的可能性。
从种业创新到综合技术解决方案的应用,再到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只要我们持续努力,不断创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更多的盐碱地将变成丰饶的粮仓,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标签: 盐碱地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jsjcwz/435ecae8803f6bf34b3a.html

上一篇:各方迅速响应地区形势严峻...
下一篇:探寻民宿业发展难题与解决方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