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的经典话剧《茶馆》再次登上舞台。
自1958年首演以来,这部话剧始终经久不衰,成为北京人艺的看家戏。
它不仅深刻刻画出旧时代的黑暗与痛苦,暗示了新世界对当时民众的迫切性,更以诙谐幽默的京味儿语言展现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和市井生活。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文艺为人民,是贯穿新中国文艺史的精神脉络。
这一理念在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多个领域均得到生动体现。
以电影为例,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东北电影制片厂决定把解放区著名歌剧《白毛女》搬上银幕。
田华被选中饰演主角喜儿,这部新中国第一部反映贫苦农民翻身求解放的故事片火遍大江南北、享誉海外。
田华因此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电影演员,并于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此后,田华塑造了更多不同的中国女性形象,如党的女儿李玉梅、渔家女金小妹等。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田华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人民艺术家。
电视剧领域也有许多以人民为中心的优秀作品。
如最近热播的《南来北往》,该剧展现的温暖人情与年代记忆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引起人们的共鸣。
编剧高满堂把自身的体验经过艺术加工揉进创作中,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国家命运、关注国家大的历史事件,他认为一个作家应该更加关注这些。
话剧、乌兰牧骑、图书等领域也都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新时代的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一批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我国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生产大国,电影市场规模屡创纪录。
这些作品之所以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正是在于他们根植现实、直面问题、聚焦当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朱咏雷表示,观众可以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看到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也看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
广袤的草原上,乌兰牧骑犹如欢快的百灵鸟,为群众唱响一曲曲动人牧歌。
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牧民,是乌兰牧骑创立之初的口号。
它们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是适应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被誉为红色文艺轻骑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愈走愈宽广,为民族复兴积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观众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可以看到文化强国展厅内丰富的内容,感受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活力与魅力。
中国文艺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创作出真正符合时代主题和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为时代铸魂,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hlzxwz/5e1c6be47a95418605dd.html
上一篇:壶口瀑布国庆期间迎来游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