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全国秋粮收获进入高峰期,大江南北一片丰收的景象。
在黑龙江北大荒集团查哈阳农场,一批国产大型收获机、整地机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与质量,国产机型占比已提升至87%。
而在新疆,超过7000台采棉机正在作业,机采率达到了惊人的88%,其中自主研发的国产采棉机占比超过一半,为我国棉花收获提供了关键的技术装备支持。
这一系列喜人的成果,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生动写照。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超过10.78亿千瓦,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套),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超过73%,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达180万台(套)。
植保无人机总量近20万架,年作业面积约21亿亩次。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系列扶持引导政策的支持,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坚实步伐。
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为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全产业链农机装备研发与推广提供了政策保障。
2023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了设施种植机械化、畜牧养殖机械化以及水产养殖机械化率的目标预期,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智慧农机发展。
这些政策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有效促进了农机的更新换代和技术进步,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稳步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尽管我们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我国虽然是生产制造大国,但在农机制造领域并非强国。
国内农机企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大型高端农机产品供给不足。
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技术瓶颈。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导向,完善优机优补策略,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
在企业研发上,我们要敢于投入,积极谋划系统性推进农机科技自立自强的工作载体和抓手,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机科技创新平台。
要瞄准高端智能农机等重点领域,打造原创农机科技企业雁阵。
在品牌打造上,我们要舍得投入,创建造用配合、机艺融合、开放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农机、品种、栽培(养殖)模式的相互适应、深度融合。
要发挥高端农机现代产业链链长的作用,利用头部企业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平台优势和产业协同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在推广应用上,我们要勇于投入。
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仅是设备的更新换代,更需要普及相关知识,提升农民对新型农机装备的认知程度和应用程度。
要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普及新型农机装备的操作指导和农业知识。
同时,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维修保养服务,帮助农民更好地适应新技术的使用。
从春天的播种到秋天的收获,新型农机装备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未来,我们应持续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紧盯国家所需、人民所要、企业所能,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农机装备制造领域的制高点,全方位夯实大国粮仓根基。
“农稳社稷,利器利农”。
新型农机装备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节约资源、减少损耗方面表现出卓越的贡献力。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强研发和推广,紧盯世界农机装备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加大投入、勇攀高峰,努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hlzxwz/672368c42290186aabf8.html
上一篇: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