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精神卫生问题愈发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全国宣传主题——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体现了全社会对精神卫生的高度重视。
如何呵护精神卫生?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脱敏做起,以增加理解,减少病耻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与支持的社会氛围。
在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能正确认识精神心理疾病。
一些人羞于谈起,对其讳莫如深;一些人视其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还有一些人认为精神心理疾病是个人意志品质问题,只是简单的想不开不坚强爱钻牛角尖。
这些误解和偏见不仅对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阻碍了精神心理疾病的防治工作。
因此,我们需要对精神心理疾病脱敏,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这一问题。
精神心理疾病是一种普通而又不普通的疾病。
普通是因为它就像一场心灵感冒,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和其他躯体疾病患者一样,也是疾病的受害者。
不普通则是因为精神心理疾病更加需要专业的治疗,也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只有当我们对精神心理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更好地帮助他人。
个人应该积极学习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主动关注和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遇到心理健康问题,出于病耻感而讳疾忌医只会让病情恶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当遇到心理问题时,应及时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避免持续消极情绪对健康造成伤害。
还要认识到及时求助于专业人员不等于自己有病,更不等于病情严重,而是负责任的体现。
家庭在对抗精神心理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成员应该对精神心理疾病有基本的了解,给予患者关心、关爱和支持。
尊重患者,不歧视患者,减少患者的孤独感,让其更有信心面对问题。
家庭成员还要理解患者的一些行为是疾病导致的,而非其有意为之,以减轻照护者的心理负担。
社会也应该加强对精神心理疾病的科普宣传,形成包容和支持的社会环境。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更是民生和社会问题,关乎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
我们应该加强科普宣传,让更多人关注心理健康,了解精神卫生知识,为精神心理疾病去污名化。
同时,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将精神卫生融入社会治理,从源头发力,主动预防、系统解决,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支持。
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脱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充满关爱与支持的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
对此,需要我们以科学和包容的心态去了解精神卫生知识、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理解和接纳精神心理疾病患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更加友善和温暖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真正的精神健康与幸福。
让我们携手共同营造同心健心安心的社会氛围让精神的健康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目标。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shbkwz/7653a61ae5eb56aa6bc7.html
上一篇:警惕虚拟空间中的老年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