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黄河文化,山东大学纪录片斩获高度评价

文章编号:22233 更新时间:2024-11-15 分类:生活百科 阅读次数:

资讯内容

《生声不息:黄河的咏叹》——大学影视作品的国家级赞誉与背后的故事

近日,一则来自山东大学纪录片《生声不息:黄河的咏叹》的喜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部纪录片被国家广电智库官方公众号发布文艺评本文章《立足黄河根脉践行重大国家战略——视听文艺精品这样讲好黄河故事》所赞誉,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作为一部纪实性非虚构体式风格的纪录片作品,它在创作历程上更是充满艰辛与挑战

一、作品概述与荣誉

《生声不息:黄河的咏叹》是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影视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于晓风担任导演,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熊伟晨担任摄像,金佳璇担任剪辑。
这部作品是山东大学首度获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方赞誉的影视作品。
历时两年有余,创作团队走过青海、山西、山东三个省,行程2400多公里,克服了众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作品包括山西篇《生声不息:低吟高唱》、山东篇《黄河本色》和青海篇《黄河的心愿》,共三集。

二、创作历程与主题

《生声不息:黄河的咏叹》的创作团队以大学老师加青年学生的配置,利用节假日完成拍摄制作。
他们深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与其同吃同住,体验了40度的酷暑与零下30度的极寒。
这种创作历程,暗合着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在今日中国的生命活力、发展潜力、文化魅力和美学张力。
作品以人类学、社会学视角观察式记录,跟踪黄河上、中、下游民歌传唱的经典曲目,选取当地典型人物,描摹黄河沿岸人们的日常劳作和生活。

三、内容深度与影响

本片通过歌声记录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展现歌词内容与黄河生态的杂糅轨迹、歌唱行为与黄河空间的交织力量,以及歌者与黄河精神的黏连根性。
它引发受众对于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从而继承黄河文化胸怀天下的格局,发扬黄河文化的文化主体意识,积极融入区域发展的总体进程。

四、推广与认可

《生声不息:黄河的咏叹》被国家广电总局列入2023黄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主题节目海外推广名单,被外交部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度国庆招待会及国庆主题电影节播放片目。
登录头部长视频平台优酷并占据10个客户端首页首屏,山东卫视、青海卫视、安多藏语卫视等上星平台同步联播。
该作品还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励。

五、研究团队与产学研融合

山东大学的影视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是直属校级学术研究机构与创新实践平台,拥有国内影视创作研究领域一流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中心以文化构架统摄影视创作,以传播学原理考察影视现象,以人文思潮引导影视传播。
成立至今,中心不仅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还参与了多部电影长片和纪录片的创作,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电影节的奖项。

六、总结

《生声不息:黄河的咏叹》这部纪录片不仅是山东大学影视作品的荣誉代表,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的深度挖掘和呈现。 深度解读黄河文化,山东大学纪录片斩获高度评价
它的成功背后是团队的不懈努力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能看到黄河沿岸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魅力与力量。
这部纪录片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广泛认可,还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标签: 山西纪录片山东大学国家广电广电智库生声不息:黄河的咏叹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shbkwz/8179a75c4841f0d5b9d3.html

上一篇:一那些油头粉面的演员不该亵渎军人形象...
下一篇:探寻历史交汇点,高朋导演笔下的老枪揭示理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