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一切似乎都可以总结出规律,影视剧自然也不例外。
最近看了一部名为《大楼里只有谋杀》的美剧,其中对好莱坞制片人的揶揄引发了我对影视剧创作模式的思考。
与此同时,国内影视环境的某些现象也让我对“爆款影视剧是否有公式”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必须认识到,影视剧的成功绝不是偶然。
近年来,国内的高票房电影大多具有较高的现实主义含量,形成了一种所谓的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套路。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由大数据支撑的生产模式。
电影作者需要找到大牌明星加持,将社会问题加以柔化,用一个励志温暖的结尾弥合裂痕,带给观众有笑有泪的体会。
这种模式虽然成功,但也可能陷入僵化。
以《我不是药神》为例,这部电影的成功开启了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新篇章。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影效仿这一模式,观众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
电影创作者需要警惕过度迎合观众口味,失去真诚表达的基础。
当电影剧本越发像是由AI制作的时候,也可能将被观众所抛弃。
那么,什么样的电影能够真正触动观众的心弦呢?这可能涉及到如何平衡现实与浪漫、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逆行人生》和《消失的她》等影片引发的争议,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逆行人生》虽然集聚了一流的导演和明星阵容,但观众的批评却指出其缺乏真实感。
电影中的主人公虽然遭遇了各种底层外卖员可能遇到的困境,但观众却觉得其困境并不真实。
这或许是因为电影在追求戏剧性的过程中,忽视了人物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相比之下,《消失的她》虽然在叙事上更为巧妙,但也因为对阶层和性别的刻板描绘而引发了争议。
反观国内的影视市场,广阔的社会现实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宝库。
例如,《出走的决心》、《祝你幸福》和《野孩子》等电影都基于现实题材,但它们的处理方式却有所不同。
《祝你幸福》试图通过离婚故事折射更广阔的社会问题,对父权为中心的家庭伦理进行批判。
电影最终却沦为了和稀泥式的中国家庭团圆,未能深刻挖掘生育问题的核心。
相比之下,《野孩子》虽然票房冠军,但在揭示社会机制方面显得不够深刻,过于强调温情而掩盖了社会问题的残酷。
影视剧的成功并非偶然,它需要创作者真诚的表达、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在这个看似逐渐失去大众影响力的时代中,创作者同样需要勇气去打破模式、重新讨论,不再墨守成规。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触动观众的心弦,创作出真正的爆款影视剧。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hlzxwz/b9daacbf1d27df28898e.html
上一篇:砥砺前行中的不灭信仰与生存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