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医生的变味现象与流量病的治理之道

文章编号:1258 更新时间:2024-09-25 分类:技术教程 阅读次数:

资讯内容

医生网红乱象:在线健康科普背后的真实与虚构 流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视频、直播形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在平台上分享医学知识。
这样的信息分享形式无疑提高了民众对健康知识的可获得性,提升了整体健康素养。
在这一热潮中,也出现了一些乱象,一些伪装医生、伪科普、带货卖课博取流量的行为泛滥,导致医疗健康科普变味。

一、医生网红现象的观察

在短视频平台上,身着白大褂的博主在类似医院的场景中表演,冠以男医生名头的博主对扮演患者的女主角展现关怀,这些情景屡见不鲜。 网红医生
这些看似温馨的场面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许多博主并未获得真正的医生身份认证,他们利用医生人设虚构剧情,实则是在为卖货搭台,推荐的产品从牛奶、维生素到洗衣液等五花八门。

二、伪科普与跨专业的带货行为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获得身份认证的医生也从事与本专业不符的健康科普工作,为多款产品带货。
比如妇科医生给男士T恤带货,骨科医生给美容产品带货。
这些行为不仅让人质疑其科普内容的真实性,也对公众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三、利益驱动与监管缺失

嘴上是科普,背后是生意。
一些博主为了获得经济利益,降低底线,通过虚构头衔、夸大产品功效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
医生给保健品带货的抽佣能达到30%到60%,这样的利益驱动让一些人铤而走险。
同时,平台的监管缺失也为造假和引流留有空间。
医生身份审核认证的标准不一,科普内容是否与执业领域专业对口也并未做审核,使得一些非本专业医生为了蹭流量带货,导致跨专业、跨科室的科普大行其道。

四、风险与危害

冒用医生身份或以医生身份进行伪科普的行为,不仅可能对普通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还可能严重损害医护群体的形象。
虚假宣传的保健品可能导致消费者健康受损,而误导患者带来的社会风险更是不可忽视。
健康伪科普往往很难被认定为谣言,处罚难以起到震慑效果,也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五、多方合力解决

为了纠正这些歪风邪气,需要多方合力解决。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本单位医务人员及证件的管理,让医学科普真正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
平台应更多落实主体责任,采取技术手段识别违规文案、拦截和屏蔽伪科普内容。
监管部门则应加强对虚假摆拍、宣传的监管力度,防范误导患者带来的社会风险。

六、公众的自我防护

作为普通公众,我们也应保持警惕,尽量关注经平台身份认证的博主或观看经权威媒体核查证实的科普内容。
不要随意套用健康科普中的症状和诊断,身体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在线分享医学知识无疑是好事,但也需要加强监管和自律,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维护公众的健康和权益。

标签: 网红医生流量科普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jsjcwz/c6d30d8d1c673758d05f.html

上一篇:白子将军周保中的传奇人生...
下一篇:一碗牛肉面视角下的中国多维度的城市体验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