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中国科幻电影的代表作,不少影迷会首先提及《流浪地球》系列。
这两部银幕巨作分别在2019年和2023年问世,引发海内外科幻爱好者的热烈讨论和关注。
《流浪地球》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最近,一部揭示《流浪地球2》拍摄过程的纪录片《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上映,首次将电影幕后的诸多细节公之于众,向观众展现了中国的科幻文化如何在电影艺术的烘托下蓬勃发展。
纪录片首次公开了电影《流浪地球2》的制作过程,其中不乏许多令人惊叹的细节。
例如,电影中的黑鹰直升机残骸的场景,便是通过全尺寸比例的直升机模型打造而成。
道具团队耗时数月,精雕细琢,才最终完成这个场景的布置。
类似的制作还包括工程外骨骼、门框机器人、月球车道具等,均显示出中国科幻电影创作的扎实道具制作能力。
电影制作行业专家方穆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科幻作品中的顶级视觉呈现,往往离不开专家对道具细节的精细调整。
为了保障电影在逻辑与视觉艺术上的融合,电影《流浪地球2》的摄制组不仅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作为顾问,还参考了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的专家意见。
这种“科幻与现实结合”的方式,是《流浪地球》系列创作的核心。
纪录片还展示了电影中纽约联合国大楼的构建过程。
电影团队获得了联合国纽约总部内部的特别参观许可,结合美术部门的设计蓝图,成功将虚构场景融入现实之中。
特效制作过程中,剧组团队不断寻找平衡,既要保证视觉效果的震撼力,又要确保观众对这些场景的现实可能性产生信任。
这种平衡的背后,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除了揭示《流浪地球》系列的创作过程,纪录片团队更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向观众展示中国科幻文化的深厚底蕴。
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创刊于1979年的《科幻世界》杂志等里程碑事件,都在纪录片中得到了介绍。
《科幻世界》杂志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科幻作家,如刘慈欣、王晋康和何夕等。
纪录片导演郭思文表示,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让海内外观众理解电影的同时,发掘中国科幻文学的独特性。
中国的科幻作品正逐渐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
与许多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科幻电影起步较晚,但作为“后发者”,中国具有强大的优势。
近年来中国科技的快速进步为科幻电影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
文化产业专家陈复思表示,中国科幻正逐步扩展出多领域协作的格局,不仅涵盖电影行业,还包括游戏、美术等多个领域。
以中国游戏《崩坏:星穹铁道》为例,这款游戏在保持科幻主题的同时,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其视觉美学设计中,如采用传统建筑风格等。
这种设计创新帮助海外年轻人轻松体验中国文化。
科幻题材也成为策划艺术展览的热门主题,科技与文化遗产的结合使看似抽象的科幻作品成为重新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流浪地球》系列的成功不仅代表了电影艺术的巅峰,更是中国科幻文化崛起的缩影。
通过纪录片《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观众可以深入了解电影背后的故事,感受中国科幻文化的蓬勃发展。
同时,随着多领域的协同发展,中国科幻作品正逐渐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开启一段属于中国的科幻新篇章。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yxzxwz/f08e9b6f0c401f5c3d7b.html
上一篇:结局引人深思深度剖析系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