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官网发布了一份引起广泛关注的通告——《2024年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推免招生不诚信名单通告》。
通告指出,有4名本科同学在推荐免试研究生(推免)选拔过程中存在极为严重的违反诚信行为,另有6名同学存在严重的违反诚信行为。
这些行为主要表现为,这些同学可能曾与学校信誓旦旦地保证入学,甚至可能签署过承诺书等文件,但最终却未履行承诺,没有就读。
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一种违反诚信的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推免招生,也就是保研,是许多优秀本科生继续深造的重要途径。
对于这些失信的同学来说,他们的行为可能导致学校的招生名额被浪费、招生计划被打乱。
这不仅是对学校资源的损失,也可能让其他期待入学的同学失去了机会。
因此,复旦管院采取通告的方式,对这些行为进行了公示批评。
新闻评论区中,许多网友对这些同学的失信行为表示不满和不赞成。
不过,也有网友提出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张榜通告能产生多少实际效力?这些失信的同学大多是外校本科生,复旦管院对他们进行公示批评,但在现行的规章文件中,并没有相应的惩罚性规定。
因此,对于失信学生来说,他们所受到的影响比较有限。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高校也时有发生。
某双一流高校教授曾在博客中晒出被学生放鸽子的经历。
这位教授提到,学生在联系时态度诚恳,一旦手握多个offer却可能变得出尔反尔。
这种情况本质上与研究生推免招生的特点有关——这是一个多向选择的过程,学生可以向多所学校申请,学校也会择优录取。
这一制度设计确实很难对学生做出严格的约束。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样的问题很难避免。
站在学生的角度,虽然他们的行为有失诚信,但他们的想法也并非不能理解。
每个学校的推免日程不同,学生很难在起初就有非常明确的去向。
面对学校的承诺书,他们可能也没有拒绝的勇气,因为拒绝可能会给录取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从保护个人利益的角度来说,他们可能只能选择先手握多个offer、再择优选择的做法。
虽然这在学校的角度看可能显得自私,但学生也有自己的苦衷。
推免作为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能只谴责一方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对整个机制进行优化,在符合推免保研多向选择的大框架下保障宝贵的推免名额不被浪费。
学校是否可以建立更科学的补录机制、是否可借鉴国外院校的保证金机制或多轮录取方式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现有的推免制度是一个相对灵活的录取机制,既赋予学校和学生双方一定的自主权,也存在一定的冲突点。
如果申请阶段充分自由而录取时过于严苛,类似的问题可能难以根本解决。
因此,对现有制度进行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调和频发的冲突、避免资源浪费并保障双方的利益成为关键。
这需要更多探索和尝试。
只有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机制,才能确保推免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高效运行。
六、结语:保持适当的灵活性是关键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及招生政策的不断调整和优化, 推免招生作为重要的招生途径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和制度以提高录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将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深化研究同时各方也应该共同努力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招生体系以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质量。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hlzxwz/4ee8fdff3e0769c1a5ea.html
上一篇:高校遭遇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