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承载的历史重量与书信中的星火传承

文章编号:8760 更新时间:2024-10-02 阅读次数:

资讯内容

新中国革命的火种: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的历史见证

新华社石家庄10月1日电,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台城村的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国庆假期的热度不断攀升。
众多游客走进这里,缅怀先辈,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
在这个纪念馆中,有一件极为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桐木书信箱。
它的主人是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的创始人弓仲韬。

弓仲韬的故事始于1911年,那一年他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与李大钊成为校友。
1919年,弓仲韬进入北京一所小学任教,距离学校一里之遥的便是北京大学图书馆。
在这里,弓仲韬经常阅读进步书籍,并与校友李大钊重逢。

李大钊预感到革命高潮即将来临,他意识到农民运动也需要有一个大发展。
为了大规模革命高潮的来临做准备,建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当务之急。
1923年,在李大钊的指引下,弓仲韬回到家乡台城村,并在这里建立了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中共台城特别支部。
这一事件是党领导农民、领导农村革命斗争的标志性事件,开创了我党在农村基层建立支部的先河。

弓仲韬的书信箱是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的见证。
这个书信箱长30.5厘米,宽17厘米,高16.3厘米,为榫卯结构,外围有手工雕刻的梅花图案。
信箱内侧留有弓仲韬以小楷字体书写的亲笔签名,字迹清秀俊朗、遒劲洒脱。
在纪念馆馆藏中,这个书信箱因为拥有弓仲韬的手写签名而更加珍贵。 红色文物承载的历史重量与书信中的星火传承

弓仲韬回到家乡后,一直以信件和李大钊保持联系,接收上级指示,汇报革命工作。
这个书信箱静静地躺在展柜内,向游客讲述着那段革命历史。
弓仲韬一生不忘初心、忠心向党,正体现了梅花所象征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奋勇当先的品格

红色文物承载的历史重量与书信中的星火传承

历史并不总是风平浪静。
1964年,弓仲韬病逝。
临终前,他再三嘱咐孩子一定要把他节余下的1000元钱交给党,作为他最后的一次党费。
在女儿弓乃如的自传里,她用这样一句话总结父亲的一生:“他的一切,都属于党。

历史不会忘记这样的革命先驱,他们的精神仍在激励着我们。 红色文物承载的历史重量与书信中的星火传承
2002年,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建立,之后几经扩建,成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台城村进村主路被命名为仲韬步行街,纪念馆门前的革命主题广场起名为星星之火。

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在战争环境中已经遗失。
弓仲韬用过的这个书信箱也几经曲折、多次易主,最终收藏入馆。
安平县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建抓表示,弓仲韬的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人们。

他的精神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反而愈发闪耀。
正如这个农村支部的建立,是新中国革命火种的一个重要标记一样,弓仲韬的精神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那个崇高而伟大的目标——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

标签: 弓仲韬文化中国行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shbkwz/27bb2ed80169e929cb47.html

上一篇:外贸出口持续繁荣助力经济稳健前行...
下一篇:共融盛世乐章彰显爱国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