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生育率的下降,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旨在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
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出台生育支持相关措施,从经济支持、服务支持、时间支持、文化支持等方面发力。
据国家卫健委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
例如,湖北省宜昌市伍家乡共同村和江西省上犹县都出台了明确的生育补助政策,对于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给予一次性奖励。
20余个省份也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从经济上减轻家庭生育压力。
服务支持主要体现为托育服务的完善。
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该市加快完善托育服务圈,提供多样化的托育服务。
各地还通过设立乳儿班等方式,为家长提供便利的带娃服务。
时间支持主要体现在假期延长上。
目前各省份普遍设立配偶陪产假和育儿假,产假也普遍延长至158天以上,为家庭提供更为充裕的时间来照顾新生儿。
近年来,多地大力推进婚俗改革,深化移风易俗,倡导新型婚育文化。
这不仅有助于维护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也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生育意愿。
在多项政策的推动下,一些地方出生人口出现反弹。
除了龙年生育偏好以外,专家表示,地方推出的生育支持政策已初见成效。
例如,杭州市开展生育支持政策评价,发放访谈问卷,结果显示老百姓最关注的是补贴和教育。
多地还开展了幸福婚姻课堂讲座,成功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维护家庭稳定,从而提升生育意愿。
尽管各地已出台多项生育支持政策,但仍需进一步细化政策,引入多方力量参与,保证政策切实落地。
需要降低孩子的生育、教育、养育成本,减轻年轻人的压力和负担。
要发展普惠性公共托育服务,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幼服务。
还需要全面实施家庭发展计划,探索建立以支持和保障家庭成员充分发展为目标的综合型家庭福利政策。
同时,构建生育支持体系需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有效的政策反馈与调整机制。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经济、服务、时间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支持措施,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政策,引入多方力量参与,保证政策切实落地,共同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zxzxwz/2a00a77a68dcdd3dafe9.html
上一篇:调查揭示问题所在,呼吁行业规范与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