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家长们纷纷表示难以购买到进口阿奇霉素注射剂为孩子治疗支原体肺炎。
这一现象再次引发了公众对进口原研药供应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那么,药品集采政策对进口原研药的供应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这其中又涉及到哪些复杂的因素呢?
自2018年以来,国家药品集采共覆盖374种药品,每年节约药费近1600亿元。
这些节约的费用中有相当一部分用在了国家医保谈判的创新药上,其中包括许多进口药。
这表明药品集采政策不仅影响到了仿制药,也对进口原研药产生了显著影响。
上海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谈药中,进口药和国产药的数量基本持平。
一款药物进入医保都是通用名,只要进了目录,支付政策均一视同仁。
这显示出国家医保目录在动态调整中,对进口药和国产药采取了公平的政策待遇。
尽管存在供应压力,但集采政策对进口原研药的影响并非全然负面。
实际上,一些进口原研药在集采后实现了迅速放量。
例如,某跨国药企在九批药品集采中共有7款产品中标,其中一款肿瘤治疗药物的销售量较集采前增长了250%。
这不仅证明了集采政策的成效,也显示了市场对进口原研药的持续需求。
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外,集采政策的腾笼换鸟效应还使得最新的创新药得以进入临床。
随着仿制药集采节约的金额越来越多用于国谈创新药,患者得以接触到更多的新药、好药,这也是一种隐形的福利增长。
与此同时,国家医保目录的调整也变得更加频繁,许多创新药物得以迅速纳入目录,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跨国药企也积极参与每年的医保谈判工作,不少跨国药企的掌门人或高管亲自参与现场谈判,显示出他们对国谈的极高期待。
这种积极参与不仅有助于其创新产品进入国家医保体系,也有助于提高进口创新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近年来,国产创新药的发展也值得关注。
越来越多的国产创新药让患者受益,这也使得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产创新药与进口创新药在国家医保谈判中同台打擂,共同争夺市场份额。
为了保证进口创新药等国谈药的顺利进入医院,医保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除了确保药物进院外,还通过双通道机制解决国谈药的供应端问题。
上海等地区的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集采政策虽然给进口原研药的供应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国家医保目录的调整和医保谈判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进口创新药得以纳入医保体系,患者得以接触到更多的新药、好药。
同时,国产创新药的崛起也加剧了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医保部门的努力也为药物的供应和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文地址: https://www.gosl.cn/shbkwz/b4947e2eab368786c0e8.html
上一篇:港股持续吸引外资增持...